九十四年风雨兼程,八一军旗在神州大地高高飘扬。从南昌城头首声枪响划破夜空,到抗疫前线迷彩服筑就钢铁长城,人民军队以鲜血与忠诚铸就“听党指挥、能打胜仗、作风优良”的丰碑。这个承载民族记忆与时代使命的节日,既是对历史的致敬,更是对未来的昭告:人民军队是守护家国的脊梁、凝聚民心的纽带、推动复兴的力量。
护国安邦,是人民军队永恒的职责担当。从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到抗美援朝的冰雕连,从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到南海维权的常态化巡航,人民军队始终是国家安全的“压舱石”。在边境冲突中,年轻的战士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,那句 “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” 道出了军人的赤子之心。和平年代,他们是地震废墟上的救援先锋,是洪水浊浪中的生命堤坝,是疫情防控时的移动长城。党员干部当以军人担当为镜,在面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时主动靠前,在重大任务攻坚中冲锋陷阵,把岗位当战场,以 “时时放心不下” 的责任感筑牢民生安全防线,用实际行动践行 “人民至上” 的承诺。
军民同心,是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。“最后一粒米做军粮,最后一块布做军装,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”,这首流传于革命年代的民谣,诠释了军民鱼水情的深刻内涵。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治伤员,陕北群众用小推车支援前线,正是这种生死与共的情谊,让人民军队在敌强我弱的困境中总能绝境逢生。新时代,“军民融合” 战略让军与民的联系更加紧密:军工技术转民用惠及千家万户,民间力量参与国防建设渐成常态。党员干部要主动架起军民连心桥,深入社区、乡村宣讲国防知识,积极落实军人优抚政策,帮助军属解决就业、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,在日常工作中厚植军民情谊,让 “双拥之花” 在基层沃土中常开不败。
革新图强,是军队发展的必由之路。从小米加步枪到航母编队远航,从单一兵种到诸军兵种联合作战,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我革新的奋斗史。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、政治建军原则,改革开放后走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,新时代科技强军战略让军队现代化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。隐身战机翱翔蓝天,国产航母劈波斩浪,东风导弹直指苍穹,这些国之重器背后,是一代代军工人的默默奉献,是军事理论创新的持续突破。党员干部要汲取军队革新精神,在工作中打破路径依赖,主动学习新知识、掌握新技能,针对基层治理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大胆探索创新,以“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” 的闯劲推动工作提质增效,让改革创新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 “金钥匙”。
八一军旗的红,是鲜血染就的底色,是初心不改的赤诚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们致敬人民军队,更要传承其精神血脉。让担当成为行动自觉,让团结凝聚奋进力量,让革新推动事业发展,这便是对八一建军节最好的纪念,也是向着民族复兴伟业前行的铿锵誓言。(志刚同学)
配资最良心10大平台,配资公司官网网站,散户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